家庭和社会对戒毒人员康复的影响

2021年1月13日15:25:22戒毒知识家庭和社会对戒毒人员康复的影响已关闭评论

社会工作

家庭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如果一个个体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还有其他能比家庭更温暖的地方吗?李云齐在此建议每一位戒毒人员的家属,多鼓励病人,多关心病人,但这并不是百依百顺!具体做法可以看我写的文章,或者直接问我。

下面是一篇很好的案例,一位社区戒毒工作人员对当地的社区戒毒人员做的长期戒毒帮扶。希望你看了后,能更深入了解到戒毒人员的内心,他们是多么想获得爱。

本文将基于柳州某戒毒康复人员的再社会化融入的社会工作个案,分析影响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进程中的阻碍因素,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恢复正常社会功能。

基本信息
戒毒康复人员L,男,40岁,初中文化,离异,广西柳州人,滥用海洛因,患有尿毒症,回归日期2019年10月,无正式职业,无固定收入,社会工作者经过前期的提前介入,对其开展个案帮扶服务。2019年11月4日,社会工作者与戒毒康复人员L签订尿检协议。

个人经历
戒毒康复人员L在未涉毒前,曾是某品牌啤酒的区域经理,生活幸福美满。因业绩需要频繁出入KTV、洗浴店等营业性场所,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戒毒康复人员L受生意伙伴怂恿和诱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吸食海洛因毒品,逐渐染上毒瘾,后被当地公安机关多次打击处理,前后受到治安拘留15天、强戒所外限期戒毒3个月的刑罚,然而戒毒回来,戒毒康复人员L很快就会复吸,还因过量吸食毒品患上尿毒症。2017年10月在自己家中聚众吸食海洛因被群众举报,被送入柳州市强制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妻子心灰意冷离他而去。2019年10月回到户籍地居住。

家庭关系
戒毒康复人员L长期吸毒,脱离正常的家庭生活轨迹。毒品使曾经和睦的家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戒毒康复人员L曾数次向母亲索要毒资,遭拒绝后盗取家庭财物换取毒物,其母亲对戒毒康复人员L的吸毒经历及盗窃行为耿耿于怀;妻子则因戒毒康复人员L往复的吸毒行为,在其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心灰意冷奔赴湖南改嫁,断绝一切关系;女儿正处青春叛逆期,加上父亲吸毒、父母离异的影响,对未来没有期望,常常外出逃课,学习生活状态一塌糊涂,家庭戒断环境极不和谐。

社会工作视角下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困境分析

(一)经济生活拮据
研究表明,生计的缺失是导致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的重要原因之一。吸毒花销大,戒毒康复人员L因之前的吸毒行为挥霍了全部积蓄,社区居委会因戒毒康复人员L吸毒史拒绝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请求,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技能不足、健康状况欠佳等劣势,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不易找到收人稳定的工作维持基本生活。

现在我跟女儿一起生活,住是住在自己家不花啥钱,但是算上吃喝水电方面一个月花销最少900元跑不了,再加上我这个富贵病,每个月去医院做血液透析最少得花800块钱,家里的现钱越来越少。(戒毒康复人员L自述)

(二)家庭关系淡漠
家庭的态度、认识、教育方式以及结构功能缺陷等是造成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难的重要原因。吸毒不仅严重摧残吸毒者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间惨剧,通过分析戒毒康复人员L家庭生态系统(见图1)得出,戒毒康复人员L和母亲关系紧张、与前妻关系断绝、与女儿关系恶化。首先,造成母子关系紧张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戒毒康复人员L不听家人劝说戒毒,甚至盗窃家庭贵重物品贩卖筹集高额毒资;二是戒毒康复人员L与前妻关系断绝(离婚)。其次,造成夫妻关系断绝的因素是戒毒人员L反复吸毒,前妻失去与其共同生活的信心,遂离婚改嫁。最后,造成父女关系恶化在于女儿当前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上父母离异事件,父女关系到达冰点。戒毒康复人员L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家庭关系网支离破碎。

我没有这个不孝子,人家都说养儿防老,我养的这个就是白眼狼。(戒毒康复人员L母亲自述)

女儿现在基本上不理睬我,生怕被人提起我,给她丢人,经常吃完饭就跑进房间发呆,我尝试过好多次跟主动跟她沟通,告诉她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常常得到的回应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大发雷霆,认为都是因为我(吸毒)把好好的一个家给拆散了,不肯原谅我。(戒毒康复人员L自述)

家庭生态

(三)社会权益受损
受传统文化影响,戒毒康复人员身上被贴上负面标签。人们容易将有(曾经有)吸毒行为的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或赌博等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戒毒康复人员因此时常遭遇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有学者指出,社会排斥成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制度障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为学校、就业单位、同辈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排斥等,而戒毒康复人员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诉求渠道的不通畅,在面对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时无法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长期往复,戒毒康复人员宁愿待在社会边缘,不愿接受再社会化的教化,严重影响再社会化进程。

现在还没工作,本来想着今年过完年,外出东莞电子厂务工,社区人员得知情况后阻拦我,说我还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不准外出。后面我去应聘本地一个小区的物业车库管理员岗位,对方得知我曾经有过吸毒的经历后,委婉地拒绝说不合适,真的难。(戒毒康复人员L自述)

(四)心理功能紊乱
长期的封闭式戒毒,学习和生活与社会严重脱节。出所后,经济上的贫困、家人关系的紧张、社会的歧视造成戒毒康复人员L心理健康状态差,缺乏信心和目标,高度敏感,性格脆弱,常常懊悔、焦虑。具体表现在戒毒康复人员L有正常社会化需求,即希望倾诉自身的不幸寻求他人的情感慰藉,又因为害怕自己曾“吸过毒”的丑事被他人获知,本能地避免过多地与他人交流,形成一种矛盾的心态,若无法摆脱心理危机,极易再次选择毒品解脱压力,深刻地影响戒毒康复人员的再社会化进程。

我知道,吸毒是件被人瞧不起的事情,我从来不愿意跟家人、邻居提及我的过去,那是我心中难以迈过的一道坎。(戒毒康复人员L自述)

他吸过毒,我们怕啊,怕他有个传染病啥的,怕他会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平时都提醒小孩不要跟他走得太近,以免孩子跟着学坏了。(邻居P自述)

(五)朋辈群体诱惑
常言道:“吸毒一时,戒毒一世”。相关数据表明,戒毒者出所后半年内的复吸率高达90%。无论是医院戒毒还是强戒所戒毒,戒毒康复人员始终要回归原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在熟悉的环境中,人的一些不良习性极易复发。其中引诱戒毒者复吸的最大因素是朋辈诱惑,朋辈诱惑的可怕在于混淆戒毒康复人员对毒品的危害性的认识且有毒品供货渠道。在这个“毒友圈”内,同伴给予他们接纳认同的态度,同伴因素使得个体吸毒的动机进一步强化。在正常社会的推力和“毒友圈”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对于回归社会不久的戒毒康复人员来说,生理和心理对毒品的依赖性依然存在,很快就会堕入复吸的深渊。

我出来后,昔日的“好友”十分关心我的回归,以各种方式上门寻访,表示“关心”“安慰”甚至愿意“帮助”提供毒源,我心中十分矛盾。(戒毒康复人员L自述)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解决路径
《关于加强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者可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专业的帮扶救助服务,在预防和减轻毒品的危害,促进戒毒人员社会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和职业,相较于传统的强制戒毒显得更具有人文关怀,针对上述戒毒康复人员L的再社会化融入困境,笔者从现实可操作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技巧,统筹各方的防毒力量,促进戒毒康复人员实现生理脱毒和心理脱毒、就业安置和回归社会相统一,提高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进程。具体思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兜底基本生活,保障就医就业;(二)制定戒毒计划,监督高效执行;(三)深入家庭内部,恢复家庭功能;(四)促进社会适应,融入社会生活;(五)整合优势资源,净化社区环境

戒毒康复人员生理上脱毒后,心瘾仍难以消除,除了戒毒康复人员依靠自身的努力摆脱毒瘾外,还必须要加强社会各方力量对戒毒康复人员帮扶,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扮演服务提供者、倡导者、资源链接者等角色,共同促进戒毒康复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