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检测原理与方法大全

2021年3月6日00:15:39毒物检测毒品检测原理与方法大全已关闭评论

实验室检测

以前是本人收集的以往主要的检测毒品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适用于毛发检测毒品,有些适用于直接检测物质中是否含有毒品的化学成分。每种毒品检测方法都有其特点,针对不同的场景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无法替代。

所以在毒品检测方面,并不是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检测。对于戒毒也一样,我们做戒毒也是针对病人及其家庭环境,针对性的做生理康复、心理疏导、家庭关系修复的,每一个病人的方法都是不同的。

毒品试纸可邮寄,毛发检测就快递头发到咱们的实验室测,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来介绍这些方法。

化学检测法

化学检测法具有试剂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结论直观等特点,常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其检测原理大多采用显色反应,利用毒品与不同化学试剂反应所生成产物的颜色变化或者沉淀物(结晶)形态来判断毒品的种类。近两年电化学分析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毒品的分析检测,尤其是生物传感器概念的提出,为电化学的应用拓宽了道路。

2010年,赵蕴泽采用高性能颜色传感器TCS230和AT89S51单片机相结合的技术方案,通过检测干化学试纸的颜色来检测毒品成分与含量,在软件支撑下能完成尿液中所含毒品种类和浓度的检测。2002年,张慧慧将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手段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了一种检测甲基苯丙胺(MAM)的电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线性范围1.0乘10-12到1.0乘10-9摩尔每升,检测限可达1.0乘10-15摩尔每升。其随后又制备了一种测定吗啡的新型E-CL-MIP传感器,线性范围1.0乘10-9到1.0乘10-6摩尔每升,检测限可达2.0乘10-10摩尔每升。

两者均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优异的选择性。2012年,AsoNavae利用石墨烯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吗啡、那可丁、海洛因。该方法是首次报道的基于他们的电化学氧化特性同时测定三种毒品。该方法响应时间短、信号稳定、灵敏度高、不使用特定的试剂,是较理想的传感器。2013年,YinfengLi等制造了一种新的基于复合石墨烯和全氟磺酸膜改性玻碳电极的可待因电化学传感器,明显提高了其敏感性。

但由于化学检测方法不容易检出含量低、化学结构相似的毒品,而且当毒品中杂质去除不彻底时结果不一定可靠,因此化学法的检测结果不能直接作为法庭的肯定证据使用。

气相色谱法(GC)

GC主要适用于检测易挥发的毒品。该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所需试样量少等特点,因此气相色谱是目前毒品检测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毒品的极性很强,一般需要预先将样品衍生化处理。在毒品检测中,一般将GC的高分离能力和MS(质谱)的高鉴别能力结合起来。

2009年,王燕燕等建立了一种人体唾液中苯丙胺(AM)、甲基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A)、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毒品的超声波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方法。获得了良好线性,相对标准偏差在15%以内,准确性均在80%~115%之间,最小检测限可达0.05克每毫升。2009年,孟品佳等建立了血液中吗啡类毒品(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的液相萃取-硅烷化-GC/MS-SIM检测的方法。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最低血液检测浓度可达到5纳克每毫升。2010年,邸玉敏等利用GC/MS、GC/NPD(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与固相萃取(SPE)技术相结合,建立了血液中氯胺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以GC/NPD分析氯胺酮在6.0到5000纳克每毫升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GC/MS定性检测限为20.0纳克每毫升,标准偏差小于5%。

液相色谱法(LC)

毒品检测中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它适用于不易挥发、高沸点、热稳定性差、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可以避免气相色谱中繁琐的衍生化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HPLC与MS方法联用可同时快速分析数百种化合物。

2010年,梁晨等建立了吸毒者尿样中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吗啡、O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尿样中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的检测限为0.5微克每升,吗啡、O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的检测限为0.1微克每升;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以上;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在10%以内。2011年,张睿等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血液中鸦片类、苯丙胺类、可卡因类等26种常见毒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限为1到2微克每千克。在2到200微克每千克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771到0.9995。在5到50微克每千克范围内,26种常见毒品的回收率在63%到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到14%。该方法能够满足日常快速检测工作的需要。

HPLC和HPLC/MS是毒品分析中的确证性方法,但该检测必须在实验室完成,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且对于生物检材需进行预处理,较为繁琐。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更具有设备简单、快速、样品用量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在较高温度下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毒品,是目前较为简便有效的定性分析手段之一。

光谱法

光谱分析法就是利用不同毒品的特征光谱,研究其结构或测定化学成分的方法。在毒品检测中主要运用的光谱技术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毒品分析。该方法不仅能确定物证材料的各种化学成分,在分析检测工作中还可结合扫描电镜等其他仪器分析法对有关毒品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论。与传统的仪器相比,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具有快速、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但是红外光谱法对样品的纯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毒品检测方面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2012年,张润生等采用气相色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建立了9种苯丙胺类毒品及其衍生物的分析鉴别方法。色谱保留时间与红外特征吸收峰联合鉴别法极大地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该方法获得了理想的结果,适用于混合毒品成分的检验。

2013年,FrankMusshoff等利用MALDI傅里叶变换质谱的方法在头发中检测可卡因、其代谢物及大麻,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法医毒理学上用MAL-DI-MS测定头发样本中毒品的适用性。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介于0.1到10THz之间的电磁辐射,在电磁波谱上位于微波和远红外线之间。很多毒品在太赫兹波段具有丰富的光谱信息,因此可对其在太赫兹波段的光谱指纹进行不同种类毒品的识别。此外,太赫兹波具有高灵敏、低辐射、能穿透材料对隐藏物成像等特点,所以在毒品检测方面具有显著潜在优势。2006年,贾燕等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得到了MAM、MDA和MDMA三种毒品在太赫兹波段的指纹谱。同年,逯美红对氯胺酮进行了光谱测量,获得其折射率及吸收谱。2010年,蔡禾等建立了含有对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海洛因等38种纯度在90%以上的THz毒品谱库,并采用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对毒品进行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光谱解析,从而确定了毒品纯度和有效成分含量的理论和试验方法。

THz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光谱学视角,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但目前THz检测技术还不成熟,在应用上还有些困难需要解决,例如:如何消除由障碍物、杂质或自身结构形变造成的光谱伪像;空气中的水蒸气对THz强烈吸收,会限制THz波传播距离,如何实现有效传输,而且远距离探测还要考虑烟雾、尘埃等影响。

拉曼光谱分析法

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对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得到分子振动、转动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常见毒品均有相当丰富的拉曼特征位移峰,拉曼光谱分析法对样品具有无损(非接触性、非破坏性)、快速、量小、无须制备等特点,能快速识别隐藏于各种粉末、溶液中的毒品,是现场快速鉴定的有效方式。其局限性在于不能探测混合物,对溶液的浓度有要求,对有色物体的检测不够准确。

拉曼光谱除用于实验室检测毒品外,便携式等拉曼光谱小型检测仪也被大量用于现场毒品检测。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依赖进口仪器及其相应的数据库。因此建立我国自己的拉曼数据库具有重要的意义。董鹍等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数据库软件平台,构建了大型拉曼光谱数据库。Jeremy等研究浓度范围为0.5%到10%(w/v)的甲基苯丙胺在乙醇、二乙醚和科尔曼燃料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在4%以上浓度的样品中能观察到1003cm-1的拉曼峰值。该诊断指标可以节省对密闭液体的分析时间。

毛细管电泳分析(CE)

毛细管电泳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微量、经济、易操作和分析结果准确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毒品检测中。2010年,孟梁等建立了一种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法同时分离检测人的尿样和头发样本中的鸦片类、苯丙胺类和氯胺酮等6种毒品的方法。其回收率为95%到103%;检出限分别为20到35微克每升和0.2到0.4微克每克。2011年孟梁等建立了分散液相微萃取与毛细管电泳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检测唾液中的鸦片类、苯丙胺类和氯胺酮等8种毒品的新方法。各种毒品在0.15到6000微克每升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5到0.135微克每升L。同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唾液中毒品的检测,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5.6%到99.4%之间;检出限为1.5到3.0微克每升。2013年,Kuan-FuChen等发明了一种微波辅助和使用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检测6种苯丙胺类毒品,结果使得原本需要20h完成的反应5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